您的當前位置: 典藏網(wǎng) > 收藏熱點 > 我國古代錢幣的發(fā)展

我國古代錢幣的發(fā)展

作者:典藏網(wǎng) 發(fā)布于 2016-07-19 08:42:52 瀏覽 315 次

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,使用貨幣的歷史長達五千年之久。中國古代貨幣在形成和發(fā)展的過程中,先后經(jīng)歷了幾次重大的演變:
 一、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演變
 在中國的漢字中,凡與價值有關的字,大都從“貝”。由此可見,貝是我國最早的貨幣。  
 隨著商品交換的迅速發(fā)展,貨幣需求量越來越大,海貝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,人們開始用銅仿制海貝。銅貝的出現(xiàn),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一次重大演變。    
 隨著人工鑄幣的大量使用,海貝這種自然貨幣便慢慢退出了中國的貨幣舞臺。    
 二、由雜亂形狀向規(guī)范形狀的演變
 從商朝銅貝出現(xiàn)后到戰(zhàn)國時期,我國的貨幣逐漸形成了以諸侯稱雄割據(jù)為特色的四大體系,即:鏟幣、刀幣、環(huán)錢、楚幣(爰金、蟻鼻錢)。
 秦統(tǒng)一中國后,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○年頒布了中國最早的貨幣法“以秦幣同天下之幣”,規(guī)定在全國范圍內通行秦國圓形方孔的半兩錢。
 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在全國的通行,結束了我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、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(tài),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雜亂形狀向規(guī)范形狀的一次重大演變。秦半兩錢確定下來的這種圓形方孔的形制,一直沿續(xù)到民國初期。    
 三、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演變
 據(jù)《漢書?食貨志》記載,劉邦建漢后,允民私鑄錢幣。豪紳富商和地方勢力乘機大鑄惡錢而牟利。文帝時“鄧通大夫也,以鑄錢財過王者?!?
 元鼎四年(前一一五年),漢武帝收回了郡國鑄幣權,由中央統(tǒng)一鑄造五銖錢。從此確定了由中央政府對錢幣鑄造、發(fā)行的統(tǒng)一管理,這是中國古代貨幣史上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一次重大演變。  
 此后,歷代鑄幣皆由中央直接經(jīng)管。鑄幣權收歸中央,對穩(wěn)定各朝的政局和經(jīng)濟發(fā)展起了重要的作用。
 四、由文書重量向通寶、元寶的演變  
 秦漢以來所鑄的錢幣,通常在錢文中都明確標明錢的重量,如“半兩”、“五銖”、“四銖”等等(二十四銖為一兩)。
 唐高祖武德四年(六二一年),李淵決心改革幣制,廢輕重不一的歷代古錢,取“開辟新紀元”之意,統(tǒng)一鑄造“開元通寶”錢。開元通寶一反秦漢舊制,錢文不書重量,是我國古代貨幣由文書重量向通寶、元寶的演變。
 開元通寶錢是我國最早的通寶錢。此后我國銅錢不再用錢文標重量,都以通寶、元寶相稱,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“民國通寶”。
 五、由金屬貨幣向紙幣交子的演變
 北宋時,由于鑄錢的銅料緊缺,政府為彌補銅錢的不足,在一些地區(qū)大量地鑄造鐵錢。據(jù)《宋史》記載,當時四川所鑄鐵錢一貫就重達二十五斤八兩。在四川買一匹羅(絲織品),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鐵錢。鐵錢如此笨重不便,紙幣交子就在四川地區(qū)應運而生。交子的出現(xiàn),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金屬貨幣向紙幣的一次重要演變。交子不但是我國最早的紙幣,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。
 六、由手工鑄幣向機制紙幣的演變
 清朝后期,隨著國外先進科學技術的逐漸傳入,光緒年間已開始在國外購買造幣機器,用于制造銀元、銅元。后來,廣東開始用機器制造無孔當十銅元。因制造者獲利豐厚,各省紛紛仿效。
 清末機制貨幣的出現(xiàn),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手工鑄幣向機制貨幣的重林演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