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當前位置: 典藏網(wǎng) > 收藏熱點 > “李自成銀幣”的背后故事

“李自成銀幣”的背后故事

作者:典藏網(wǎng) 發(fā)布于 2016-07-27 03:52:18 瀏覽 305 次

李自成(1606--1645)明末農(nóng)民起義領袖。本名鴻基,隆西米脂李繼遷寨人。出身農(nóng)民家庭,童年時給地主牧羊,曾為銀川驛卒。崇禎二年(1629)起義,后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,勇猛有識略。八年滎陽大會時,提出分兵定向、四路攻戰(zhàn)的方案,受到各部首領的贊同,聲望日高。次年高迎祥犧牲后,他繼稱闖王。十一年在潼關戰(zhàn)敗,僅率劉宗敏等十余人,隱伏商雒叢山中(在豫陜邊區(qū))。次年出山再起。十三年又在巴西魚腹山(腹一作復)被困,以五十騎突圍,進入河南。其時中原災荒嚴重,階級矛盾極度尖銳。他用李巖等提出“均田免賦”等口號,獲得廣大人民的歡迎,時有“迎闖王,不納糧”的歌謠。部隊發(fā)展到百萬之眾,成為農(nóng)民戰(zhàn)爭中的主力軍。崇禎十六年(1643)在襄陽稱新順王。同年,在河南汝州(今臨汝)殲滅明陜西總督孫傳庭的主力,旋乘勝進占西安。次年正月,建立大順政權,年號永昌。不久攻克北京,推翻了明王朝。由于起義軍領袖犯了勝利時驕傲的錯誤,失去警惕。明將吳三桂勾結滿族貴族入關,聯(lián)合進攻農(nóng)民軍。他迎戰(zhàn)失利,退出北京,率軍在河南,陜西抗擊。永昌二年(1645)在湖北通山九宮山被地主武裝殺害。所部繼續(xù)堅持抗清斗爭。

中國杰出歷史人物李自成金銀幣為圓形精制銀幣,含純銀22克,成色90%,直徑36毫米,面額5元,發(fā)行量為30000枚,由沈陽造幣廠 鑄造。其正面圖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,并刊國名、年號;背面圖案為李自成造像,背景飾以闖王進京時百姓夾道歡迎的場景,《明 ?李自成傳》中有這樣的描述:納李巖均田免賦建策,深得民眾擁護,有歌謠迎闖王,不納糧,或正是該場景的真實寫照。銀幣環(huán)刊李 自成、其生卒年份字樣,并刊面額。

李自成銀幣李自成形象塑造方面,著重展現(xiàn)其躊躇滿志、英雄情懷。銀幣中李自成一手叉腰,一手扶刀,極目遠眺,神情嚴肅凝 重,思慮極深。這個農(nóng)民領袖在經(jīng)歷南征北戰(zhàn)之后顯示出了一股豪杰英姿和王者氣象。而其嚴肅的神情又似乎在憂慮即將面臨的一系列 問題。背景處是老百姓熱烈歡迎闖王的場景,從這夾道歡迎的場景可以看#p#分頁標題#e#出李自成是受到百姓的歡迎和擁護的。他在某種立場上是照顧 到了百姓的利益,這起源于其平民百姓的階級基礎?;蛘?,歷代開國皇帝從最初都是以分利于百姓為一要略而獲得支持,而這也是為恢 復生產(chǎn),休養(yǎng)生息之必要。只是所有的王朝到步入正軌開始便又重蹈覆轍,分利已經(jīng)不可能,而當剝削與奴役沖破民眾所能承受的底線 時,便又是新一輪的推翻與重建?;蛘呷祟惖臍v史究其實也不外乎是一部欲望史,只不過欲望的實現(xiàn)總是存在向外界攫取這一事實。

李自成銀幣選用了百姓夾道歡迎李自成的場景為大的背景敘事畫面,頗含深意。李自成起義成功的短促,讓不少學者政客討論研究 了半個世紀,或者,李自成銀幣的幣面背景畫面正在述說著什么。想起200年后的洪秀全起義,說到底也還是官逼民反的典型例子,迅 速的失敗,同樣讓人扼腕。真正能夠啟開民智,從思想上解放各種約定俗成的東西,反抗并不是為了下一次是自己去奴役,換個主人而 已。大同只不過最后成為一個幌子,一種捷徑,欺騙與利用,并不是歷史的本質,歷史最終會淘汰掉失去平衡法則的人事。